咨询电话
0650-912088204
电 话:0650-912088204
传 真:0580-60054016
邮 箱:admin@tw1h.com
地 址:湖北省黄冈市井研县视天大楼262号

微信扫一扫
大家知道范仲淹基本上都是通过他的那篇脍炙人口的《岳阳楼记》,可是范仲淹不只是一个文学家那么简朴,他还是一个政治家,而且不只是一个政治家,还是个热衷于革新的政治家,今天我们就来相识一下这个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吧。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,卒于公元1052年。字希文,苏州吴县(今天的江苏苏州)人。
他的父亲名叫范墉,在五代十国时期在钱镠的吴越国做官。太平兴国三年(公元918年)吴越降宋,范墉随钱镠归宋,曾担任过武宁军(今徐州)等地的节度掌书记。范仲淹幼年的生活十分贫困,2 岁丧父,母亲带着他再醮到了淄州长山(今天的山东邹平东)的朱文翰家,把他更名成朱说。
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的身世,就立志自强,赴南京应天府(今天的河南商丘)书院求学。他学习十分的受苦,《宋史.范仲淹传》对他的学习受苦情况是这样纪录的。
“冬月惫甚,以水沃面;食不给,至以糜粥继之,人不能堪,仲淹不苦也”。功夫不负苦心人,支付总会有收获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),范仲淹一举考中进士,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,这一年范仲淹26岁。
两年后由于政绩精彩,被改任毫州(今属安徽)集庆军节度推官,于是就上表恢复姓范。范仲淹所生活的北宋时代,正是处在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。
其时吏治糜烂,财政危机严重,农民与士兵不停揭竿而起。疆域上,契丹与党项结成犄角之势,不停南扰东犯。
此时的大宋王朝可以说是在富贵的表象下,危机四伏。年轻的范仲淹身在政界之中,自然是对其时权要政治的糜烂和下层黎民的痛苦是很相识的,所以他掉臂自己其时位卑职小,多次上书议政,希望能够革新政治、富国强兵。天圣三年(1025),范仲淹上书指出武备废弛、仕宦冗滥等时弊。天圣五年(1027),他又写了洋洋万言的《上执政书》,认为武备不坚,内外奢侈,国用不足,缺乏贤能官员,天下危机四伏,形势十分严重,必须举行厘革。
范仲淹的这两次的上书,虽然没有被采取,可是却给宰相王曾等人留下范仲淹直言敢谏的深刻印象。一年后,范仲淹就被调入京城出任秘阁校理。可是却因为他朴直不阿,频频因忤逆权贵而被贬为父母官。仁宗登极后的前几年,章献太后(刘太后)垂帘听政。
天圣七年,范仲淹因为上疏太后,要求还政于仁宗,被出为河中府通判,移陈州。明道二年(公元1033年),刘太后死,仁宗亲政,感念范仲淹的劳绩,连忙就把他从陈州召回京城,而且还升成了右司谏。这个时候仁宗与皇后反面,决意废后,并获得宰相吕夷简的尽力支持,范仲淹作为台谏官员和一些同僚一起到政事堂质问宰相废后的原因,并准备和他一起到天子眼前打讼事。你想啊,这废后原来就是宋仁宗的主意,这范仲淹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。
右司谏是肯定做不成了,范仲淹又连忙被出为睦州(今天的浙江建德)知州。六月,又改任苏州知州。
范仲淹不愧是个能臣,就算是在地方上,他依然干的很精彩。他在那里兴修水利获得了很大的乐成,为当地改善了民生。也正是这个劳绩,在出京两年后的景祐二年(公元1035年)十月,范仲淹再次被召回朝廷,这次做的官是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,随后又改任权知开封府。
要说这宋仁宗还真不错,对范仲淹更不错。不光不记范仲淹的仇,还刷刷的往上升官。
可是这范仲淹可不是一个消停的主,他的眼里可揉不得半点沙子。进京后的第二年,范仲淹因为不满宰相吕夷简的擅权营私,他就将京官提升情况绘成《百官图》进呈给了宋仁宗,不光如此,这范仲淹能写啊,他又写了《帝王好尚论》、《选任贤能论》、《近名论》、《推委臣下论》等四论一起献给了天子。
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了,引得宰相吕夷简震怒,在天子眼前指责范仲淹,那简直是火药味十足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是这样纪录的。“越职言事,荐引朋党,离间君臣”。吕夷简给范仲淹定的罪名,按现在的标签说就是“越位、拉帮结派、挑唆”,这可是其时封建社会作为臣子最大的罪过了。
于是当年的五月,范仲淹就被贬为饶州(今天的江西鄱阳)知州。而和范仲淹一起上书的同僚,余靖、尹洙、欧阳修等人愤而为范仲淹鸣不平,效果也被出为父母官。
其时人把范仲淹、余靖、尹洙、欧阳修四人誉为“四贤”。范仲淹在这段时间内,先后在亳州、泰州、河中府、睦州、苏州、饶州、润州(今江苏镇江)、越州(今浙江绍兴)等地当父母官,他同情黎民的困苦,施政以养民为先,将生长生产放在首位。
举两个范仲淹做父母官兴修水利的例子。1.泰州任盐官之时,他眼见这一带浪潮泛滥,吞没大片良田庐舍,对黎民生命和生产组成严重威胁,就上书朝廷,尽力主张修筑海堤。
在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支持下,范仲淹被任命为兴化县(今属江苏)县令,主持修筑捍海堰。在范仲淹、张纶等人的努力下,在天圣六年(1028)修成一条总长150 里的捍海堰。今后,泻卤之地化为良田。两千多外逃户陆续回籍,农业、煮盐业等稳步生长。
滨海人民为表达感谢之情,将捍海堰命名为“范公堤”。2.景祐元年(1034)九月,苏州洪流,农田积水难以排泄。知州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疏五河,导太湖之水入海。
他亲自主持了疏浚工程,使苏州绝大多数地域清除了积水,恢复了正常的生产。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个精彩的政治家,一个醒目的官员,同时也是一个军事家。
景祐五年(1038)十月,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设大夏国,史称西夏。今后,宋夏血战数年,宋军每战必败,处于挨打的局势。这时的宋仁宗就想起了范仲淹,就把他改任知永兴军(今陕西西安),没过多久又改命为陕西都转运使。康定元年(1040)五月,夏竦任陕西经略、抚慰、招讨使,范仲淹和韩琦为陕西经略、抚慰、招讨副使。
而此时的延州(今陕西延安)北面三十六处堡寨全被西夏荡平,形势相当危急。康定元年八月,范仲淹慷慨请命,要求兼知延州。到任后他首先淘汰老弱,整备军队。将部下一万八千名士兵分为六将,每将三千人,指定专人卖力训练,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。
为了能够有能力抵抗西夏人的进攻,范仲淹一面修复城寨,同时招还流民垦荒,招募商贾商业,将延州建成了一座战备充实的军事要塞。范仲淹上书朝廷认为和西夏的战争应该防御为主,范仲淹的想法是有理由的,其时的宋军无论从战备还是武士的素质上,都已毁败不堪了。而西夏军队人数虽少,但战斗力很强,尤其是骑兵。正如《宋史》所纪录的那样。
“武备废而不修;庙堂无谋臣,边鄙无勇将,将愚不识干戈,兵骄不知战阵,器械朽腐,城郭隳颓”。范仲淹阻挡轻率冒进,主张坚壁清野,举行持久的防御战,但未被朝廷采取。康定二年(1041)二月,好水川(今宁夏隆德东)之战,次年闰九月的定川寨(今固原西北)之战,宋军全部战败,各有数千将士战死。庆历二年(1042)十一月,宋复置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抚慰兼缘边招讨使,总四路之事,由环庆路经略、抚慰、缘边招讨使的范仲淹与秦凤路韩琦、鄜延路庞籍分任,以协力增强西北边防。
这是范仲淹首次担任军事方任之职,他和韩琦、庞籍确定了以防守为主,攻守联合的战略。一方面筑寨,加固边城,作为屏障,另一方面选将练兵,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黎民以增补军队,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,为恒久作战做好了准备。宋夏接壤处还散居着不少骁勇强悍的羌族部落,这是宋夏双方都在努力争取的一股气力。
范仲淹亲自巡视诸羌,和他们约法三章以配合敷衍西夏。众蕃部纷纷归附宋朝,这样西夏就一步步的陷于伶仃。范仲淹居边三年,与士卒同甘共苦,宋朝的防御气力大为增强。
庆历四年(1044)五月,宋夏告竣和议,李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,自号夏国主。就此恢复商业,宋每年赐夏银7.2万两、绢帛15.3万匹、茶3万斤。
庆历三年(1043),由于朝政的糜烂,民怨沸腾。士兵王伦在沂州(今山东临沂)发动起义,陕西商州张海、郭邈山向导饥民起义。
虽然这些起义最后都失败了,可是也因引起了有其时的识之士的警惕,他们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厘革,企图挽救大宋王朝的统治危机,这中间范仲淹就是精彩的一个。宋仁宗其时也认识到了革新的势在必行,所以就开放言路,擢用了欧阳修、余靖为谏官。庆历三年四月,名扬边陲的范仲淹、韩琦被召回京城担任枢密副使,七月,又升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(副相),开始举行革新。
宋仁宗迫于内忧外患,急切的希望范仲淹等人拿出厘革方案。庆历三年(1043)九月,范仲淹上了著名的《十事疏》,作为系统革新的基本方案。这十事包罗:明黜陟、抑荣幸、精贡举、择官长、均公田、厚农桑、修武备、减徭役、覃恩信、重下令。
仁宗悉用其说。范仲淹提出的十事,绝大多数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,时称“新政”,史称“庆历新政”。
政治上,限制恩荫,惩治贪官,严格按政绩考核官员。革新科举考试,选拔治理国家的人才。教育的内容除了经义外,应教授一定的基本技术,如算术、医药、军事等。
立法要慎重,法律必须严格执行,取信于民。经济上,减轻徭役、兴修水利、生长生产以挽救财政危机。
军事上,在东京开封府地域招募民兵5 万人且耕且战,既可省养兵用度,又可增强京师守卫气力。增强军队的战斗力,从士兵中选拔人才。这些革新的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各方面,焦点就是整顿吏治。
范仲淹希望通过权要政治体制的革新,挽救宋朝的危机。这样一来就限制了权豪的特权,侵犯了权要阶级的利益,一定会招致了猛烈的攻击。其时的执政夏竦等人更是欲置范仲淹于死地,不惜使用出了卑劣的手段。范仲淹等人也感应政治形势险恶。
恰好此时西北形势紧张,范仲淹就以宣抚陕西、河东的名义,脱离朝廷。庆历五年(1045)被罢去参知政事职务,出为邠州(今陕西彬县)知州,富弼、韩琦也被罢枢密副使出任父母官,革新宣告失败。范仲淹一生在大宋政界上近四十年,先后在许多地方任父母官,都是业绩斐然。所到之处,他兴办学校,培育人才,对宋代学术文化事业的生长,作出了卓越的孝敬。
他一生热心于教育,足迹所至,广为兴学。他曾在兴化、睦州、苏州、饶州等许多地方建设学宫,多次聘请和荐举著名学者孙复、胡瑗等到地方任教。庆历年间,他更是将教育作为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广到全国,兴学运动掀起了热潮。
范仲淹不仅自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,他更是十分的敬服人才,也能够发现、造就和掩护人才。咱们就简朴举几个范仲淹发现和举荐的人才的例子,这些人厥后也都功成名就了,说起这些人,大家都耳熟能详。1.孙复早先不外是一介穷儒,周游求食。范仲淹发现他的才气后,就给他补一个学职来解决生活问题,而且还亲自指导其学习。
孙复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。2.理学家张载年轻时爱谈兵事,希望在战场上有所作为,身为陕西边帅的范仲淹与之面谈,认为他真正的才气不在武功,而在儒学。
张载今后立志念书,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。3.小将狄青在抵御西夏的战争中,作战十分英勇,范仲淹大为赞叹,亲赠《春秋》、《汉书》,狄青厥后成为一代名将。范仲淹先后向朝廷推荐的这些人才,厥后都成为了军事家、教育家和哲学家。
他们都是范仲淹一手造就起来的,都各有建树。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军事家,而且是一位富有才气的文学家,这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。他的诗文或写湖光山色,优美而有情致;或叙事抒情,寄寓远大理想。
范仲淹还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的提倡者之一,主张诗文创作要“文以载道”,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。范仲淹有《范文正公集》传世,其中多有寄寓深远、脍炙人口的佳作传世。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篇《岳阳楼记》了。庆历六年(1046),他降知邓州时,应友人滕宗谅之请,撰写了一篇气势特殊的《岳阳楼记》,表达了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”的宽阔胸怀。其中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”之语。这可以当做他一生的真实写照。皇祐四年(1052)五月,范仲淹由青州前往颍州(今安徽阜阳)赴任途中,病卒于徐州,享年64 岁。
宋仁宗亲书其墓碑为“褒贤之碑”,谥文正。范仲淹一生清廉朴直,和他家人始终过着极朴实的生活。范仲淹治家甚严,宗子纯祐随同父亲防御西夏,屡立战功;次子纯仁,后任宰相;纯礼、纯粹为官也都以清正廉洁著称。
斯人已逝,千载之下仍然是浩气长存,他的那段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
”的语句,至今仍是激励人们展现爱国情操的名言警句。其实对于这个优秀的历史人物,不用我们来评价,《宋史》就以早已对他有了论断,而且这个论断也是恰如其份的,这里我们就把《宋史》中对这位忠君爱国,获得封建社会最高谥号“文正”的名臣的论断,全部摘录如下,作为此文的末端吧。论曰:自古一代帝王之兴,必有一代名世之臣。
宋有仲淹诸贤,无愧乎此。仲淹初在制中,遗宰相书,极论天下事,他日为政,尽行其言。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,生平事业备见于是。
好汉自知之审,类如是乎!考其当朝,虽不能久,然先忧后乐之志,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,足任斯责,使究其所欲为,岂让昔人哉!参考文献: 《宋史》卷314《范仲淹传》 《范文正公集》卷3 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18、204、150 《宋史.本纪十二》 《中国断代史.宋史》。
本文关键词:博亚体育app下载官网,解读,历史人物,“,忧乐思国是,沉浮,持,良心
本文来源:博亚体育app下载官网-www.tw1h.com
- 2022/09/04解读历史人物:“忧乐思国是,沉浮持良
- 2022/09/04 “武圣”关羽一身忠义 终还是败给性格
- 2022/09/04脆怎么组词,脆怎么组词?
- 2022/09/04借换偏旁组词,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在组